6月27日上午,位于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紅崖子溝鄉,裝機容量2.37萬千瓦的互助縣村級光伏扶貧2號電站正式并網發電。至此,青海省“十三五”47.16萬千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及配套電網工程全部建成投運,惠及162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68086戶貧困人口。
依托區域內得天獨厚的太陽能資源、智能電網與泛在電力物聯網,我省因地制宜大力推進光伏扶貧產業發展,在先期實施15萬千瓦光伏扶貧試點項目、10萬千瓦共和集中式光伏扶貧項目的基礎上,于“十三五”期間采取村級聯建等方式,為全省39個縣(市區)162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建設總規模47.16萬千瓦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董天仁介紹:電站除運維費用外,將給每個村每年帶來預計30萬元左右的收益,成為貧困群眾精準脫貧的“陽光存折”。
青海省扶貧開發局與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充分運用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成果,依托青海能源大數據平臺資源優勢,建成了國內首個光伏扶貧大數據監控中心,按照“建成一個、接入一個”的原則,對全省光伏扶貧電站實行集約化管理、集中式管控、專業化運維,服務“光伏+扶貧”模式可持續發展。
據悉,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在高質量完成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兩年攻堅”任務基礎上,再投資2.16億元,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配套電網建設,新建輸電線路268.13千米。其中,110千伏線路54.2千米,35千伏線路173.55千米,10千伏線路40.38千米。